表現內容
表現臺灣這塊土地與我們在這塊土地上走過的脚印、足迹,如淡水河、總統直選、清明時節、九分過客⋯等,囙此,在我的作品裏,除了具有繪畫性外,並兼含歷史性、社會性與生命的意義,現就這四方面分述如下:
一、繪畫性
臺灣的繪畫,一直無法獨立成長,甚或建立臺灣的繪畫風格。 在中國大陸情結、日本東洋畫與西洋繪畫強勢影響下,失去自我,雖然在國民政府遷臺後,日本勢力消退,但相反的,中國情結加强,與西方繪畫再度壓境下,仍是在迷失中。 我試圖以臺灣意識為主導,理性的思考面對中國大陸與西方。 希冀發現或架構自我的臺灣繪畫風格,就如同美國當年擺脫歐洲文化,為自己建立的紐約抽象表現派與普普風格等。
我此次是以水墨畫特有的長卷形式來構成畫面,以移動視點,非透視的來自由組合,但在題材、內容、資料、造型、色彩、空間、肌理(質感)、線條、墨色、水、油之間,我皆中西相容並蓄,再加入我的個性偏好作全新的表現,有別於傳統中國畫,也不同於西畫。
二、歷史性
我所表現的是屬於臺灣歷史的。 政治民主化是臺灣歷史發展的重要表徵之一。 街頭抗爭、遊行表達了人民對自民主平等的渴望。 反對勢力有計劃的推出各種運動,對民主化的催生奠基,功不可沒,但同時在這種過程中,政黨的利益、政客的私利,往往擺第一,群眾福祉成為祭品而犧牲。 政治形同騙術,政局成騙局,政客是最大的說謊者,是非真假莫辨,對、錯已無標淮,那一個騙成了,他就是勝利者,於是少數人獨享那政治大餅,一般老百姓的福利、社會問題仍然存在,只是從這兒變到那兒,表面上似乎解决了,但實質問題還在那兒,政客們個個戴著假面具¨¨¨。 我冷眼旁觀,以隱喻、諷刺、批判,類似西方的表現派方法來呈現臺灣政治歷史的片段。
三、社會性
我所展現的是臺灣這塊土地居民的生活、習俗。 就風俗而言,臺灣是一個充滿民間信仰的社會,闡明了人鬼神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的錯綜複雜的關係,及其衍生的典章制度,我以一個生活其中,並歷經四十餘年,就我所看到、感受到的闡述出來,我以清明節為例,展現了清明節的場景,同時也隱含了一個舊社會即將結束, 但新社會尚未建立的過渡時期的痕迹。
四、生命的意義
臺灣歷史社會的主體是人,說到人,必會觸及到作為人的生命的意義,我以象徵死亡符號之一的墓碑來作為探討生命的意義。 墓碑為生命畫上了句點,但其背後所代表的生命歷程、意義,何其深遂、幽深,這其間的哲思、智慧正是人類文化的精華。
表現形式、技法
基本上我的形式技法是架構在三方面上,一是自然宇宙的體悟,二是中西文心藝術的應用,三是我個人獨有的、與生俱來的性向品味。 自然本身就是個無盡寶庫,應有盡有,只要我們用心體會感悟,隨時都會有驚喜的發現,隨便一棵樹的表皮、海邊石頭的造型、肌理、紋路、色彩……,都提供我日新又新的形式技法。 中西文化、繪畫藝術,歷經千萬年的累積,多少祖先的智慧蘊藏其中,當然是我們創作方法的最重要來源之一。 各種資料、創作、要素、創作理論、表現風格……,不一而是。 至於我個人獨有的偏好,是最重要不過,它是建立自己獨有形式技法的不二法門,例如我喜愛豐富,所以我的畫面多而滿; 我喜愛斑駁趣味,囙此我畫面喜做肌理效果……。
作品解說
(一)解構的年代:是表現臺北「總統直選」遊行抗爭的場面,如前述(歷史性),基本上我是以省思、批判的角度來創作,來佈置畫面,在資料上是以畫布壓克力、油彩; 在造型上是誇張、變形,並借用面具、鷹釣鼻、狐狸、猴子、蜥蜴、猪、青蛙、老鷹、驢子諸多動物,來象徵政客的內心世界。 在顏料的使用上,是以畫刀厚塗,且是在畫布上先塗暗色底,再用畫刀蓋上淺色,再用木刀刮出線條、輪廓。 我試圖呈現出在遊行隊伍中,人性本質面的表露,有真為自由民主而奮鬥、有自私自利、有借機謀利、有乘機報復……。
(二)關渡風雨中:我是展現淡水河的風土民情。 淡水河圖系列有五張,此次先展出一張<關渡風雨中>。 臺灣東北角的風雨是臺灣自然景觀特色之一,由於這樣的自然條件,相對的與此相調適的人文景觀自然有其特殊性。 我以水墨為基調,來表現水墨淋漓,墨、彩水乳交融的風雨情境。 在構圖上以長卷形式安排,資料是以描圖紙、水、墨、彩。 先設計好草圖,再施筆墨,再做肌理趣味,再設色。 過程中特重水與墨,水與彩的相互滲透、交融、衝擊,要求表現出風的動感、雨的濕潤,與風雨間的巧妙、分合關係。
(三)清明時節圖:我是呈現清明節時,臺灣人民(臺北縣土城第一公墓),掃墓的情景,一種對生活習俗的省思,有懷思也有對社會結構變遷,習俗逐漸改變的無奈,我想表現出土的原味,與在此泥土上的人文活動,構圖是採取長卷管道來處理,資料是土黃色厚紙、墨、彩。 我先以毛筆線條勾形,再以水墨烘染,再施彩。 最後以白粉畫烟,務必呈現出習俗祭拜中的美化效果。 在人物部分,是以傳統雙勾線條與西畫素描(速寫)相結合,再敷以淡彩。 希望能呈現出臺北縣郊區人民的穿著與神情。
(四)九份過客:我是借九份山城,岩壁上的荒廢、破舊骨壇來探究生的意義。 九份在臺灣歷史上有過流金歲月,但也有其滄桑一頁,這期間,多少生命在此得意風光,但也有不少在此失意落魄終至無生無息的死去。 雖然生命終有結束的一天,但其過程作為,每人不同,當然其結局也就殊异,這期間,到底生命的意義在那裡,價值在何處?